-
郭德綱:?撒潑打滾不如長能耐
“人得明白,不要跟自個兒較勁。您來您就是我們的主顧,咱們就是好朋友,您不來咱也是好哥們,不聽就不聽?!?/div>記跟隨張世英先生修習德國哲學的歲月
能浸泡在自己喜歡的哲學書庫里全憑自己的興趣看書,沒有當下人發文章、發C刊的焦灼,這樣純凈的幸福在人的一生中實際上是非常難能可貴的,而我在最需要發奮的青年時代就享受到了,我內心真是一直感謝張先生帶給我們的這種幸福。 (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2日《南方周末》)阿爾貝托·賈科梅蒂:用孤獨讓你我相遇
如果要更深地理解賈科梅蒂的創作理念,我們或許逃脫不掉對二戰及其催生的戰后存在主義思潮的考量。 (本文首發于2021年第25期《南方人物周刊》)家庭土壤比天生靈性重要,別讓孩子變成工具人
“你就是你,再不是社會軌道中一個被滾輪傳送帶輸送著、自己也不知道會往何處的存在?!?/div>記者手記 | 做能捍衛天性的父母
唯考試至上的教育環境需要真正切實的變革,不能將所有砝碼都壓在家庭和校外(素質教育)之上。這樣才不至于讓教育成為一個如此沉重卻又“無法深談”的話題。我從沒被封殺過:《掃黑風暴》主演劉奕君,下半場進球的演員
因為演了這些角色,大家稱呼我是“反派專業戶”,其實我不喜歡這樣的稱呼,我覺得這個世界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,我不希望觀眾朋友用特別簡單的好和壞來評價一個人,而這種東西也不要左右演員,你是演一個好人還是壞人,那都太片面了。我們要呈現的是一個復雜的人,或者是人性的復雜面,我要把大量的惡、大量的善表現出來,讓別人看到這個世界還有這么復雜的矛盾體,人是善惡交融在一起的矛盾體,觀眾更深層地了解人之所以走向善還是走向惡,了解了前因后果,才能更好地趨善避惡。 (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2日《南方周末》)扎哈·哈迪德:已故傳奇“建筑女王”留下叱咤風云未來感
“人們對未來生存的關注在不斷減弱,因為未來看上去相當嚴峻,人們也開始變得麻木……但我對‘未來’深信不疑?!? 扎哈建筑事務所至今已在中國開展了一百多個項目,遺憾的是她本人未能親眼見證絕大部分作品的落成。其中,北京大興機場可謂她最驚艷的遺作之一,被媒體譽為“新世界七大奇跡”之首。專訪電影人焦雄屏:三大電影節毫無進步,電影需尊重社會心理“硬需求”
“電影創作者在國際上所受到的挑戰,都會大大地幫助大家拓展認知。不管是張藝謀、陳凱歌、田壯壯,還是王家衛、關錦鵬,或是楊德昌、侯孝賢,大家在這個過程中都在飛速進步?!? “如果沒有受到過美術教育,一部電影光打得暗,觀眾一定會質疑怎么什么也看不見,不懂得去欣賞銀幕上呈現的一幅幅名畫?!? (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2日《南方周末》)尹學蕓:故鄉是一枚愛人
在單位里,人總要面對很多不同的人,處理很多不同的關系,在這樣復雜又溫吞的日常生活里,她拓展著人靈魂自省的深度。為何無人機的打擊如此蒼白無力
無人機攻擊對于美國政府和軍隊而言,除了是戰術工具,還是一種勉強及格的政治工具。然而,戰術上的成功并不能扭轉戰略上的失敗。這也是美軍無人機雖然“百發百中”卻不得不從阿富汗撤離的重要原因。